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 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主题,总称“世界环境保护日”
2014年4月24日中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的、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法》规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6月5日上午,正值六五环境日,由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协会、浙江树人学院交叉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浙江省污染暴露与健康干预重点实验室(培育)开放日活动”在浙江树人学院顺利举办。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科技与财务处、全省生态环保行业的高管、技术骨干,以及相关学校的师生等近30人参加活动。
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协会会长、浙江树人学院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刘维屏致欢迎词并介绍重点实验室相关工作。参观人员在科研教师引导下实地逐一参观环境健康联合实验室、光谱表征联合实验室、紫外光谱教学实验室等,听取各类分析仪器设备的原理和作用讲解,切实感受科技助推生态环境改善的力量。
针对社会公众关注的微塑料污染问题,现场特别设置了微塑料红外光谱检测实验演示。深入浅出的讲解,行之有效的传授,使走进实验室的参观者对最新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有了直观认识。
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协会新污染物监测与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杨方星围绕“基于效应的新污染物监测的思考与实践”主题,从新污染物来源和种类、特点(治理难点)、解决思路等几方面进行科普宣讲,并就新污染物生物毒性研究问题与听众展开热烈的互动交流。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生态环境科普工作对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协会将持续投身生态环境科普宣传,积极引导社会公众体验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科技成就,激发成为生态文明理念传播者和践行者的热情,营造运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技成果助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