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课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思想,依托政府、行业、社会协同联动合作的资源渠道,
面向少年儿童开设以自然生态为教育资源的生态理念、科普互动、知识熏陶为内核的课堂,
通过 看、听、做、想等方式,
使参加者掌握多角度科学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思维与方法,
培养激发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使生态环境知识科普教育全面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协会第二期自然课堂在湖州南浔开课
为培养孩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六一儿童节当日,协会第二期自然课堂走进湖州南浔荻港,问道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桑基鱼塘自然生态。
荻港古村东靠杭湖锡运河,曾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一个荻港”之说,人文历史源远流长。孩子们走在古村的青石板路上,踏上一座座古桥,尽情领略古村风光和文化,聆听岁月的脚步声,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
桑基鱼塘循环重生、共融同盛的奇妙,让孩子触碰自然的神奇,让年长攫取岁月的简约。当“鱼茧”升腾出图腾式光彩,在孩子们一片“真像”的惊呼中,直观地感受到生态的魅力。
丝绸美、桑果甜!千年农耕文明“活化石”就藏在位于荻港村的桑基鱼塘系统历史文化博物馆中。馆藏农用工具、牌匾、丝绸制品、民间婚嫁用品等藏品300件套,充分反映了桑基鱼塘系统丰富的内涵,也展示了桑基鱼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孩子们体验原汁原味的鱼桑文化风情,感受生态农业的神奇。
中午时分,孩子们在家长的指导下,亲自体验用土锅灶烧饭的乐趣。老式柴灶的烟火,大锅爆炒的蒸汽,自食其力的满足,往昔寻常人家的岁月,成为难得一见的稀罕,在孩子跃跃欲试的兴奋感爆满时,感觉生活原本并不复杂,尝试中,乐趣和成果就在其中。
饭后暇余,孩子们怀着好奇、兴奋的心情,现场学习制作蚕茧手工艺,体验传统技艺的乐趣,从祖先的智慧中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奇妙的大自然是孩子学习的天然课堂,更是孩子成长的快乐园地。在自然课堂上,小学员们通过走进自然去看、去听、去感受、去触摸,探究大自然奥妙,感受到生命的希望,生活的美好,了解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种子播撒在心中,美丽中国的小天使们已悄然踏上行动之路。
协会为孩子们颁发“自然观察员”荣誉证书
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协会第二期自然课堂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