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生态会客厅第三期公益大讲堂开讲,一场以新污染物前沿检测技术为专题的研讨讲演,以其议题时新和开放式的参与方式,为与会者和各界关注者打开了生态环境与污染治理的新视界。本次活动由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协会和浙江《环境污染与防治》杂志社联袂主办,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协会新污染物监测与治理专业委员会和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合力承办。公益大讲堂将议题的重点锚定在生态课题上,将分享的重心侧重于关注的话题中,旨在探讨当前新污染物监测技术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有效途径,为提升新污染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助力美丽浙江建设献言纳策、贡献智慧。
会上,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杨坤教授在全面梳理总结我国新污染物环境现状和近年来相关政策行动的基础上,为促进新污染物监测和治理技术发展、梳理整个体系的建设方向提出了切合实际又富有远见的战略建议。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徐建研究员从归纳分析国内外新污染物监测治理相关技术发展的历史入手,系统解读国家关于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具体部署和关键环节,为十五五期间行业发展和创新突破方向做了前瞻引导。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李鹏扬研究员在会上具体解读了《环境多介质新污染物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非靶标筛查技术规范》(T/CSES 206-2025),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们还就新污染物多维度全流程解决方案和与会者进行分享交流。
参加现场活动有来自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第三方监测机构、高校院所、仪器厂商等单位近50位业务骨干。本次生态会客厅首次推出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方式,线上直播观看数超过1700人次,线上开放式交流让学术技术的感染力,社会关注的响应度一举突破现场空间的限制,有效实现无界无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