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畜禽养殖废 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保护和改善环境,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 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场(养殖小 区)、养殖户的养殖污染防治。
本办法所称的畜禽养殖户,是指畜禽存栏数量未达到本办法 第十条规定的规模标准,从事经营性畜禽养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审禽养殖户的具体认定标准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
第三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户承担畜禽养殖污染 防治的主体责任,落实国家和省规定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义务,并 依法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的组织领导,制定和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 综合利用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督促环境保护、农业行政主管 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职责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协助环境保护、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畜禽 养殖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畜牧业监督管理以 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国土资 源、规划、林业、水利、科技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畜 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工作。 .
第六条 村民自治组织可以制定和实施有关畜禽养殖废弃物 处置等村规民约,对本村居民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 发现畜禽养殖污染环境的,应当及时制止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部门报告。
畜禽养殖协会应当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行业自律和诚信 建设,防止和减少畜禽养殖环境污染行为。 ’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 当按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编 制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 品种、规模和总量,落实畜禽养殖污染区域控制和污染物排放总量 控制要求,并适时修订完善。
第八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法律、法规 和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组织划定禁止、限制养殖区域,并向社会 公布。
第九条 禁止养殖区域内不得有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养 殖户从事畜禽养殖活动;已有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户, 由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限期转产转业、搬迁、关闭;造成 其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补偿。
限制养殖区域内应当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总量,削减污染物排 放总量,不得超过畜禽养殖总量要求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 (养殖小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将限制养殖区域内畜 禽养殖总量情况告知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按照下列规模标准认定:
(一) 生猪存栏200头以上;
(二) 其他畜禽存栏数量按照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规定的换算比例折算。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需要执行低于前款规定的规模标准的,应 当向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部门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后共同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 符合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按照国家和省有 关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报告书(登记表)应当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 要,提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案和措施,明确是否自行建设防治污 染的设施(含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下同),以及是否委托 从事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服务的单位代为处置;以土地消纳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应当明确需要配套的土地面积。
环境影响报告书(登记表)确定畜禽养殖废弃物实行综合利 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其审批决定同时抄送同级农 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相关设施建设、运 行以及综合利用的指导、服务。
第十二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污染防治设施的,应 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污染防治设施 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书(登记表)的要求,不得擅自拆 除或者闲置。
建设污染防治设施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建立相关 设施运行管理台账。台账应当载明设施运行、维护情况以及相应 污染物产生、排放和综合利用等情况。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向环境排放经过处理的畜禽养殖废 弃物,应当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 量控制指标。
第十三条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可以自行配套农田、园 地、林地等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就近就地消纳利用,也可以通过与养 殖、种植经营者(基地、合作社)签订消纳协议进行异地消纳利用。 具体消纳配置参数,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 照当地耕(林)地的消纳能力和区域环境容量等确定并公布。
畜禽养殖废弃物用作肥料的,应当与土地的消纳能力相适应, 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可能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粪肥用量不能 超过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量。
农田、园地、林地等作为畜禽养殖废弃物消纳用地的,应当按 照省有关要求配套建设储存池、输送管道、浇灌设施等设施设备, 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 畜禽养殖户应当通过综合利用、委托从事废弃物 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服务的单位代为处置等方式,对畜禽养殖 废弃物进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畜禽养殖废弃物未经处理,不得 直接向环境排放。
畜禽养殖户应当及时对畜禽粪便、畜禽尸体、污水等进行收 集、贮存、清运,防止恶臭和畜禽养殖废弃物渗出、泄漏。
第十五条染疫畜禽以及染疫畜禽排泄物、染疫畜禽产品、病 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尸体等病害畜禽养殖废弃物,应当按照国 家和省有关动物防疫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处置。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 当根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需要,组织建立和完善畜禽养殖废弃 物拣合利用社会服务体系,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 和利用产业化发展。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畜禽 规尊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农业废弃物处理和利用促进办 法》等规定,落实和完善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相关配套 设施建设扶持措施,并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户办理相 关手续提供便利条件。 •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 强对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监测和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行为。
乡(镇)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 其他有关部门在履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工作中发现畜禽养殖 环境污染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畜禽规模 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 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 畜禽养殖户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在禁 止养殖区域内从事畜禽养殖活动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 令停止违法行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 元以下的罚款,并依法报请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畜禽养殖户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未经处理直接向环境 排放畜禽养殖废弃物或者未采取有效措施,导致畜禽养殖废弃物 渗出、泄漏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 措施消除污染,可以处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未建立污染 防治设施运行管理台账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 正,可以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未对染疫畜禽和病
—7 — 害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 无害化处理,可以处3000元以下的罚款,所需处理费用由违法行 为人承担。
第二十三条设区的市、县(市、区)经依法批准,可以对畜禽 *殖污染防治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并由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在规定 权限范围内实施。
第二十四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 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 未按照规定落实禁止养殖、限制养殖区域制度的;-
(二) 依法应当作出停业、关闭的决定而未作出的;
(三) 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后不予查处 的;
(四) 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
"送: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省委各部门,省 人大常委会、省政协办公厅,省军区,省法院,省检察院。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6月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