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难以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指明。可以作这么一个比喻,中国传统文化犹如一棵参天大树,那么以儒家、道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学说形成了这颗大树的主干,是支撑整个文化体系的骨架,在此主脉络的衍生下,其中诗词曲赋可以说是长盛不衰、锦绣无比的花朵,光彩夺目。
用一句话来描述:用诗一样的语言记思想,这是中国学说的特点。用话一样的文字表哲理,这是中国诗词的特色。
如果把着眼点放在“精彩”之上,那么思想学说可谓是“精”,诗词曲赋可谓是“彩”。
以唐诗宋词为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不乏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题材广泛涉猎于世态万象;
二是紧扣时势动荡;
三是直接流畅,朗朗上口;
四是意境优美,措辞精准,富有美学价值。
鉴赏古诗文首先应该是一个比较高雅怡情的兴趣和爱好,同时还将助力我们的大美山水的美学体验,还有是养成一个思维的整体观。
今天推荐大家鉴赏的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的作品——《滕王阁序》。
这是一篇才气横溢的即兴之作,是山水和人文精巧切合的典范,经典之作流传极为广泛……
起篇有二个环节值得重视:
一、寥寥数笔基本上把古城的风貌特性尽显出来,这种介绍区域特性的手法,到现今仍为许多地方特别是县城一级的自我推荐所模仿,但再难以达到如此的功力。从天象到地理,上下东西南北江湖。
二、王勃笔下是精华皆出,典故连篇,措词十分精妙,流传至今皆成成语。写了天文地势人文,再着墨沿途景色,承接有序,章法不乱,从远到近,层层递进。顶级佳句,图感极强的远中近全景描述,实为典范。双重远中近,从远途到临近,从登楼临窗到远眺山野城池,描写富有图景的美学意境。
凭窗眺望,余兴未尽,旁征博引,落地在聚会上,得出四美二难的人生真谛。
借景生情,话锋一转,转到天上人间,宇宙的广袤、人生的艰难互相呼应。心里关注着国家社会大事,但又有无奈之悲切。
写到前程人生时:频频列出前朝命途多变、怀志不遇之人,以铺垫自身的遭遇和世事难料的前程。可贵的是,丧气的话并没一贯到底,励志的言蜂拥而出。其中多句成为后世常用的人生格言。
落笔的重点在于毛遂自荐。高山流水之知,天地经纶之才。
归纳全文:
1、 一言存世,何以难得。
2、 借景发挥,时当借鉴。
3、 美学思维,受益良多。
4、 山水寻访,路书指引。
本期木棉读书会就到这里,感谢您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