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读书会,致礼、致爱、致为地球母亲。
一腔同期声,于心、于情、于行美丽家园!
4月22日,4月23日!在世界地球日和世界读书日联袂而至之际,协会秘书处颇具仪式感地推出2022第三期木棉读书会。这一刻,“双日”共襄,齐声为地球发声;直抒胸臆,倡议矢志守护美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对这一重大命题,我们要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以负责任态度作出明智选择。”选择来自清醒的认识,积极行动源自坚定信念,读书者在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许晗雨带领下,共同回顾人类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探索历程,逐一体验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五个阶段的前行进阶,细细品味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生动事例。
舒卷展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有了深入理解。触物兴怀,人与自然和谐构建的生命共同体有了真切领会。朗读真见,心底涌出一声共鸣:地球是人类的依附和存在,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担起职责,为地球,为未来,止不住齐声呐喊:少开采地下资源,维系地壳稳定,多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让有限的森林、草原、湖泊、湿地不再萎缩,让大气水源土壤不再受污……
书香缭绕,余音不绝,各部门人员争相分享生态文明和自然科普类书籍的读书心得,一时间,从地球环境到宇宙太空,从传统文化到现代科技,从祖先智慧到时代飞跃,悦读的智慧飘然而至,综其所得,获取共识,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始终是休戚与共的共生关系,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永续发展。
“仰望夜空,繁星闪烁。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读书者再次齐声朗诵习近平总书记《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书中的格言金句,共同为地球发声,迎来了读书会的高潮。
珍爱地球,向往未来,我们的行动始终不渝!
本 期 · 语 录
✿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 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不懈、奋发有为。
✿ 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习近平
本期 · 好书推荐
1.《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美〕芭芭拉·沃德,勒内·杜博斯
本书由两位作者编写,芭芭拉·沃德是一位经济学家,勒内·杜博斯是一位生物学家,是在58个国家152位成员组成的通讯顾问委员会的协助下完成的。书中不仅论及最明显的污染问题,而且还将污染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工艺技术影响、发展不平衡,以及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困境等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环境问题。本书对环境及相关问题的看法是在归纳、总结各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增长的极限》〔美〕德内拉•梅多斯 / 乔根•兰德斯 / 丹尼斯•梅多斯
本书认为增长应被视为广泛的,并不局限于地球和经济,我们自身的心智、所从事的各类活动,如投资等,无不有此追求。而这些行为模式也有其可能的极限和过冲。本书再次成为挑战现有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必读之书,是系统思考方面的典范之作。所有对未来、人类行为、思维方式保持开放心态的读者,都不可错过这本经典佳作。
3.《寂静的春天》〔美〕蕾切尔·卡森
全书以寓言为开头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通过充分的科学论证,大量的事例,表明DDT(杀虫剂)引发的情况实际上在美国的各地发生。从陆地到海洋,从浮游生物到鱼类、鸟类,直至人类的生物链,都遭到了破坏。《寂静的春天》描写的是“看不见”的污染,看的见的问题。作者呼吁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代替化学物质对昆虫的控制。此书一出版,便引起了巨大反响,吹响了全世界环境运动的号角。
4.《瓦尔登湖》〔美〕梭罗
梭罗的这本书近年来深获重视,严重污染使人们又向往瓦尔登湖和山林的澄净的清新空气。这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一百多年以前的书,至今还未失去它的意义,梭罗能从食物、住宅、衣服和燃料,这些生活之必需出发,以经济作为本书的开篇,他崇尚实践,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其分析生活,批判习俗,有独到处。本书有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有启发性。
5.《山林笔记》 胡冬林
《山林笔记》完整呈现了作家胡冬林于2007年5月至2012年10月在长白山林区考察、学习和写作的日常点滴。该书完整呈现了作家在二道白河长白山林区长期驻扎期间的心路历程,体现了作家对故乡山水和生态的热爱和珍惜,是一份反映长白山林区动植物生态环境和作家个人创作经历的珍贵文本。
6.《城市的品格》〔美〕迈克尔·布隆伯格,卡尔·波普
经济增长与城市清洁的空气可以兼得吗?在《城市的品格》一书中,纽约前市长布隆伯格与环保运动领导人波普以乐观视角看待气候变化引发的挑战,指出了他们认为更有前途的解决之道,并为实现目标提出了现实的方案。布隆伯格与波普以自己的经历为素材,分享了他们在政府、企业,以及政治运动中的切身体会,并据此规划出了一张路线图,来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史上极其复杂的挑战。包括更换白屋顶,优化建筑规范;提供清洁的供暖;设立步行街,构建公共空间;交通,共享街道;恢复,重建自然屏障等,这些措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范围内的其他城市的发展颇具借鉴意义。
7.《哲学的慰藉》〔英〕阿兰·德波顿
本书选择西方哲学史上六位哲学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哲学对于人生的慰藉作用,尽管人生的境遇各不相同,古往今来被称为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意——“爱”、“智慧”。他们的共同爱好,就是就人生最大的痛苦的根源向人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他们的共同精神就是不向世俗低头,坚持独立思考。
8.《苏东坡传》 林语堂
林语堂把传主苏东坡描写成集儒道释于一身的政治家和诗人,是一个既有济世思想又玩佛信道的“乐天才子”。他“始终卷在政治漩涡中,却始终超脱于政治之上”,在顺境中不做政客,在逆境中又能安贫乐道,热爱生命,自得其乐,活得快慰。作者想还原这位杰出的文学家对社会的贡献和呈现他那永不暗淡的伟大人性力量,为千百年之后我们学习苏东坡的高尚精神品质;欣赏他杰出的文学作品,学习他永远向上的精神,提供了一个最完整的的模范榜样。
9.《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美〕马丁·塞利格曼
从本书中可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是可以改变的,而哪些方面却无法改变,是自己必须接受的。塞利格曼博士从改变的可能性和生物局限性出发,帮助你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那些能够改变的特性上,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一条自我提升的最有效途径。
10.《非暴力沟通》〔美〕马歇尔·卢森堡
作者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